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9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83篇
林业   994篇
农学   58篇
基础科学   51篇
  163篇
综合类   819篇
农作物   37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59篇
园艺   40篇
植物保护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步暴露出了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而为了维持生态的平衡,就要提高植树造林的力度,这其中碳汇造林就是植树造林工作的延伸。在碳汇造林中乡土阔叶树种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乡土阔叶树种在碳汇造林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对项目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2.
3.
长江流域滩地是我国钉螺分布的主要区域,也是血吸虫病的主要流行区。近些年我国大力实施的林业血防工程通过滩地营造人工杨树林,使得钉螺原有孳生地的多种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发生了明显变化,显著减少了钉螺种群的分布空间,从而有效控制了血吸虫病的传播。目前,国内外在滩地造林后单一要素改变对钉螺的影响方面已有较多研究,但有关生物要素与非生物要素对钉螺分布的交互作用还未有深入探索,对钉螺孳生产生抑制作用的关键要素尚不明确。文中综述了滩地造林后林下的草本植物群落、土壤理化性质、光照、地温等诸多要素发生变化对钉螺生存的不利影响,总结了滩地造林抑螺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提出该领域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以期为滩地造林抑螺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Yakun TANG 《干旱区科学》2018,10(6):833-849
It is essential to understand the water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hysiological adjustments of tree species under drought conditions, as well as the effects of pure and mixed plantations on these characteristics in semi-arid regions. In this study, the normalized sap flow (SFn), leaf water potential, stomatal conductance (gs), and photosynthetic rate (Pr) were monitored for two dominant species, i.e., Pinus tabuliformis and Hippophae rhamnoides, in both pure and mixed plantations in a semi-arid region of Chinese Loess Plateau. A threshold-delay model showed that the lower rainfall thresholds (RL) for P. tabuliformis and H. rhamnoides in pure plantations were 9.6 and 11.0 mm, respectively, and the time lags (τ) after rainfall were 1.15 and 1.76 d for corresponding specie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 tabuliformis was more sensitive to rainfall pulse than H. rhamnoides. In addition, strong stomatal control allowed P. tabuliformis to experience low gs and Pr in response to drought, while maintaining a high midday leaf water potential (Ψm). However, H. rhamnoides maintained high gs and Pr at a low Ψm expense. Therefore, P. tabuliformis and H. rhamnoides can be considered as isohydric and anisohydric species, respectively. In mixed plantation, the values of RL for P. tabuliformis and H. rhamnoides were 6.5 and 8.9 mm, respectively; and the values of τ were 0.86 and 1.61 d for corresponding species, respectively, which implied that mixed afforestation enhanced the rainfall pulse sensitivity for both two species, especially for P. tabuliformis. In addition, mixed afforestation significantly reduced SFn, gs, and Pr for P. tabuliformis (P<0.05), while maintaining a high leaf water potential status. However, no significant effect of mixed afforestation of H. rhamnoides was observed at the expense of leaf water potential status in response to drought. Although inconsistent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were adopted by these species, the altered water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s, especially for P. tabuliformis indicated that the mixed afforestation requires further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5.
以成渝经济区为研究区,比较成渝地区农地经营方式转变的地域差异,评估农地经营方式转变的可持续性.选取成都平原区的广汉市和重庆山地丘陵区的江津区为研究样区,基于两个区域的1 102份调查数据,运用能值分析法分析两地农地经营方式转变的差异.由于资源禀赋、家庭特征、经营方式、流转市场、流转价格等因素的差异影响,江津区与广汉市农户农地流转呈现区域"悖反"现象;从能值分析来看,广汉市通过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的大生产模式提升农业科技装备水平,降低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率,实现了良性的农业集约化;而江津区通过高投入—高产出的高效农业产业模式大幅提升农业产出,但过度追加不可更新要素的投入方式却不可持续,引起了劣质的农业集约化.因此,就转变农地经营方式而言,成都平原区应着眼于"降本增效",发展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的大生产模式;重庆山地区应着眼于"提质增效",以农业科技、装备和设施更新为驱动发展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6.
一种播补一体化新型马铃薯播种机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马铃薯漏播补偿方案普遍需附加补偿种箱及单独设置补偿排种通道,导致系统结构复杂、补偿种薯落点偏差较大。为此,本研究提出了基于单向离合器的播补一体化马铃薯播种机新方案。该方案排种链轮正常播种使用地轮动力,而补偿状态在单向离合器协调下转移至补偿专用电动机,补偿完成后则继续恢复至地轮。基于此,在计算所需时间内,采用后一取种勺上的种薯直接追赶前一缺种位置的追赶式补偿方案,可以使补偿种薯也在原排种通道中运动,独立的补偿种薯专用通道不再需要,从而使系统结构简化、可靠性提高。样机田间试验表明,所采用的红外辐射排种监测系统误判率不超过1‰,系统平均自然漏播率对排种速度不敏感,漏播补偿成功率随着排种链速度的增加而快速降低,但即使达到正常排种链速最高值0.8 m·s-1,依然有平均74%以上的漏播能被成功补偿,系统平均最终漏播率不足平均自然漏播率的1/4,漏播补偿作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陈清远 《绿色科技》2020,(3):125-126,130
进行了青钱柳红豆杉混交林、纯林造林技术试验。经过3年经营管理,对林木生长量进行了调查,幼林林木生长良好。结果显示:青钱柳红豆杉混交林幼林林木生长量,比青钱柳、红豆杉纯林幼林林木树高大于2.89%、29.66%,平均胸径粗于17.07%、23.08%,平均树冠宽于6.02%、19.72%。  相似文献   
8.
封山育林是恢复和重建晋西黄土高原森林植被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晋西黄土高原封山育林的必要性、理论依据及可行性。分析了不同时期弃耕地和封禁小流域的植物演替和植被恢复规律。在黄土弃耕地上植物群落演替规律为:弃耕后,15a-20a为草本植物群落阶段;21a-25a可形成灌木群落;26a-30a能达到较成熟、稳定的灌丛群落;30年后,开始形成乔木林。黄土残塬沟壑区封禁小流域植被恢复情况为:经过12a,木本植物的种类达到了41种,分属于16科34属,其种源来源于周围残存的次生林。总结了封山育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乡土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乡土植物在城市绿地系统中应用的重要性,分析了乡土植物在城市绿地中的生态、景观、经济等方面的作用,认为人类生存必须依附于自然,城市的建设要尽最大可能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增加乡土植物应用的比例,建立健康的生态系统。同时根据植物景观的需要,介绍了部分在城市绿地有应用前景的野生植物类型。  相似文献   
10.
以小兴安岭带岭林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模糊数学原理,并通过对主要造林树种、立地类型及隶属度的确定,进行适地适树决策方法的探讨,得出各种立地条件下的适地适树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